風淋室廠家:看砂粒如何變成芯片
砂粒和手機、電腦看似毫無關系,但實際上缺了它,人類現代社會將會完全變樣。走進昨天正式開館的上海集成電路科技館,你也許會有同樣的感受。
集成電路是電子產品的“大腦”,可以記憶和運算,完成各種信息處理;而集成電路的來源,就是砂。人們從砂中提煉出硅,再經硅棒、晶圓、芯片等不同形態,經過氧化、光刻、刻蝕與摻雜等工藝,最后封裝成為集成電路。目前,在一個比指甲蓋還小的硅晶片上,已經可以集成10億個以上的電子元器件,遠遠超過世界上第一個集成電路誕生時的5個元器件數量。
在探秘館內,一幅幅照片向人們展示了集成電路從不起眼的小砂粒蛻變成芯片的過程。全息影像塑造的模擬制造工廠里,工作人員穿著防塵隔離服裝,忙碌在生產線上,能讓觀眾不用走進工廠,也能了解集成電路的真實產生環境。邊上還有一個“實物版”風淋室,在真實的流水線工廠內,這個小房間非常重要。因為車間對潔凈度要求非常高,每一個進入車間的工人必須確保自己“一塵不染”。在互動區域,參觀者可在電腦上自己設計一個嵌有集成電路的電子玩具,如何安裝、如何設計線路圖,都很有講究。
集成電路科技館是全市計劃建成的40個專題性科技類場館的一部分,由市科委、浦東新區政府共同出資,并依托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建設完成。場館總建筑面積為1400平方米,位于展訊公司一樓大廳。
資料整理: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有限公司 趙德平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