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餐產業旨在向消費者提供餐廳系統解決方案,不是單一解決吃飯問題,競爭的核心是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餐飲需求。”11月13日上午,晉寶綠珍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向榮表示,晉寶綠珍團餐業經過四五年探索,已由初創期過渡到快速成長期。
市場潛力無限
《2018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餐飲市場營收增速最快的業態不是快餐或火鍋,而是團餐。有業內人士指出,消費升級態勢下,中國團餐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團餐,即以團體為單位消費、以滿足整體性服務為主的餐飲服務形態。團餐客戶幾乎涵蓋所有組織單位,包括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產業園區等,還包括為大型賽事、小型聚餐提供集中的餐飲服務。
近年來,隨著機關企業食堂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我市團餐產業異軍突起,成為餐飲界的一匹“黑馬”。據了解,目前我市有晉寶綠珍、湖濱、祥達三家企業涉足團餐產業,晉寶綠珍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晉寶綠珍餐飲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是高平市科興集團積極轉型發展,全力打造的非煤產業之一,現有員工1000余人,目前共承辦學校及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食堂39家。
在高平市行政審批中心,由晉寶綠珍投資近500萬元修建的餐飲服務部干凈整潔,純實木餐桌座椅更顯質地和實力。上午11:15左右,陸續有人前來就餐,至中午12點,可容納450人就餐的餐廳已是滿檔。工作人員介紹說,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接待二三撥就餐者,由于就餐環境好、品類豐富,很受消費者青睞。
“團餐運營有純勞務、代采購和全承包3種模式,根據不同的客群,我們會選擇不同的運營模式。”晉寶綠珍餐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先鋒告訴記者,雖然團餐具備無限的市場潛力,但相比于社會化餐飲,目前我市團餐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仍然較低,是一塊待挖掘的“寶藏”。
標準不斷提升
“提起團餐,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難吃!這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消費痛點。”蘇先鋒笑稱,一次做一鍋給幾十個人吃的不難,給幾百人乃至幾千人吃的那就太難了,要求對火候、調料都要有很高的把控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從各方面提升服務水平。
5年前,蘇先鋒帶隊40多人從前和煤礦生活科步入團餐市場,一路跌跌撞撞,但始終沒有改變初心和向往:堅持綠色、健康、安全、放心’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團餐閉合服務鏈。
相較門檻較低的社會餐飲,團餐供餐需求穩定,對食品安全、機械化程度、標準化程度、后廚設備、供應產業鏈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團餐企業普遍毛利率低,大多靠量走起,前期需要很多投入,入局不易。
晉寶綠珍作為科興集團全力打造的一大非煤產業,在資本和市場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入局團餐近5年來,他們先扎根蓄力,后開枝散葉,現已步入快速發展車道。“為了更好解決消費者痛點,我們在硬軟件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是投資建設了智能化中央廚房,實現每一批食品全過程源頭可追溯;二是通過人才培訓和外派深造,組建優秀的專業團隊。”趙向榮高興地說。
在高平市米山鎮,晉寶綠珍占地總面積10000余平方米,總投資1800余萬元的智能化中央廚房雛形初現。據介紹,智能化中央廚房是一個集食品加工、冷凍冷藏倉儲、食品研發、食品檢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配送服務中心,建成投產后,可日供米飯2萬余份、炒菜9萬余份、湯或粥7萬余份。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中心對衛生的管控非常嚴格,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區域必經風淋室,這樣,你身上的灰塵毛發都能被清理的一干二凈。
在現場記者看到,智能化中央廚房內設面點加工區、米飯加工區、熱鏈車間、蔬菜及肉類清洗區、切配區、打包區等區域,引進了饅頭生產線、包子機、通道式蒸房、醒發房等國內一流的食品機械加工設備,標準化程度非常高。
掘金談何容易
毛利率非常低,如果各個環節把控不好,很難賺取利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團餐經營者告訴記者,相比社會餐飲,團餐存在甲乙方關系,且大多比較封閉,餐飲創業者不易獲取到相關信息,只好另辟蹊徑從其他方面切入團餐領域,能不能分得蛋糕真是不好說。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市團餐業市場化程度偏低,行業本身不規范,導致中標不一定取決于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而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人事關系,成為阻礙團餐迅速發展最大的弊端。雖然市場誘人,但掘金卻不太容易。
相比之下,晉寶綠珍有自己的種養殖基地、農工商貿易公司、食品加工車間……團餐產業發展有堅實的基礎和強勁后力。
2014年公司成立以來,我們在硬軟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還沒賺取多少利潤,初創期只考慮占領市場贏得口碑。”在趙向榮看來,口碑就是消費者愿意重復消費并主動傳播。
趙向榮說,嚴峻的市場形勢,對餐飲企業運營管控能力以及創新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想贏得利潤,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高效運作,走規模經濟和集約經營之路。
趙向榮再三表示,衛生安全是做餐飲的生命線,為了能夠保障食品安全,除了內部有健全的管控體系,他們還會在企業內部專門成立食品安全巡查組,專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晉寶綠珍堅持大財務、大采購、大供應、大銷售管理模式,從前端的供應鏈管理、食安風險管控,中端的品牌、產品和服務,到后端的系統建設、人員培訓,都在不斷培訓提高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兩年,我市團餐市場將形成自己的分水嶺,從混亂一鍋端式的團餐體驗,成長為更具個性的特色化經營路線,無論是環境創新,還是產品上的差異化,都是未來做團餐企業的必經之路。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賦能,團餐產業的外延市場也將會迸發無限潛力。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