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引起全國觀眾對于文物修復工作的濃厚興趣。2月11日,記者從陜西歷史博物館獲悉,大年初一開始陜歷博將在館內西地下觀眾服務區開設“文物保護修復展示室”,屆時文物愛好者可零距離感受“我在陜歷博修文物”。
????“文物保護修復是博物館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但由于這項工作常年都在后臺進行,觀眾無法近距離了解,因此它被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就連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好像都充滿了神秘感。”陜歷博館長強躍說,為了拉近觀眾與文物的距離、全景展示文化自信的剖面,陜歷博在觀眾服務區新建了一個面向觀眾常年開放的文物保護修復室,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將在春節期間向觀眾開放。
????為了提前目睹展示室真容,11日上午,記者提前趕去一探究竟。一下西側電梯,玻璃墻包裹的修復室一展無遺,一面超大的電子監控屏,幾乎覆蓋了修復室的每一個角落。修復師在室內作業時,觀眾不僅可通過玻璃墻直接觀看修復師的工作過程,還可使用專業設備與室內進行實時互動。強躍說:“修復展示將以不同主題的‘修復季’形式向觀眾展示不同類別、不同材質文物的修復過程,春節期間我們首先為大家展示的是以‘賞延素心’為題的書畫修復全過程。”
????進入修復室前,記者在陜歷博文物保管部部長梁彥民的帶領下穿過了一個封閉的“風淋室”,“這里安裝的風淋系統將吹走修復師身上的灰塵,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證修復現場的微環境。”梁彥民說。
????進入修復室后,紅色大漆的修復臺和許多精密儀器組成整個操作空間,因為第一季是書畫修復,因此在修復室里有整整一面墻都貼上了宣紙,工作人員介紹這叫裱畫墻,這是書畫修復最重要的一塊地方,很多書畫在修復過程中都要放到裱畫墻上去進行操作,這也是展示的重要環節。
????據了解,陜西歷史博物館為國家文物局評定的文物保護22家優質服務單位之一,目前擁有文物修復人員50名,修復室、實驗室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完成了大量修復任務。強躍說:“開設文物保護修復展示室,目的是讓觀眾了解文物修復的方法和技藝,也希望將文物保護的理念傳遞給大眾,讓全社會都能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