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縣地處雁門關外,是我國北方農業區奶牛養殖數量最多的縣。著名的乳品生產企業古城乳業集團就在該縣,同時,全國知名度較高的蒙牛、伊利等乳品生產企業也在該縣設立有分廠。
進入古城牛奶生產車間首先用消毒液洗完手,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戴上帽子,經風淋室,除塵腳踩消毒墊……一系列的消毒措施完成之后,記者才得以走進古城乳業集團生產車間。古城乳業集團辦公室主任趙建德告訴記者,為確保產品的安全,公司制定了一套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每一個進入生產車間的人員,必須按照規定進行消毒、殺菌、除塵后才能進入。
記者在取樣現場看到,縣質監局在這里設立了駐廠監督員工作崗,專門派出質監人員在這里監督取樣過程。
趙勝英是檢驗中心的一名老職工,在古城已經工作了近30年。“我們就是看檢測數據說話。檢測樣本不合格,誰也別來求情。”常年的一絲不茍,讓他在公司員工眼中猶如嚴厲的家長。
樣品送來了,在趙勝英的指揮下,質檢部的工作人員迅速對樣品展開檢測。他告訴記者,早在2002年,他們就購進了先進的FT120丹麥福斯乳成分快速檢測儀,安裝了防摻假模塊,只要牛奶中摻進了雜質,儀器就會報警。
“那怎么能確定摻雜的是不是三聚氰胺呢?”記者問。
“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質譜儀、酶標儀把關呢!”他說,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發生后,為了對三聚氰胺進行定量檢驗,他們專門購進了這臺儀器。“對于牛奶中摻雜的堿、糖、鹽、淀粉、水解蛋白、豆漿等,我們都能夠用試劑進行定性檢驗。”說話間,一批奶樣的檢測結果出來了,全部合格。檢測結果隨即反饋給奶源部,這批牛奶可以進入生產環節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車間兩行大字赫然在目,在車間里,記者看不到任何裸露的牛奶,耳邊只有隆隆作響的機器聲一切都是在密閉的環境中加工生產。
趙建德還告訴記者,產品出廠時,除了按市場準入的出廠檢驗項目進行檢驗外,還會對常溫產品進行保溫試驗檢驗,并對所有產品留樣保存跟蹤到保質期后。這些留存的樣品都記錄有編號,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可以追溯到交奶環節,并具體到某個養殖園區的某號擠奶機在某天的某一批次。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自動移門風淋室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制造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