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2:30 ,記者來到位于北三環的“綠根萬宇”早餐生產基地,3500平方米的廠區里整潔干凈,“綠根萬宇”早餐的84個品種全部在此生產。按照要求,記者換上工作服,帶上防塵帽,套上鞋套,進入了面點車間,所有的面點,例如包子、肉卷、西點等都是在這里生產。要想從從員工通道進入車間,首先要進行洗手消毒,再經過一間風淋室才行。“風淋間主要是消除工人身上可能攜帶的毛發或者細微的塵屑,一般要求工人在此站立20秒。”“綠根萬宇”早餐生產副總經理陳洪明介紹說。
第一間是制餡車間,由于制餡是在上午進行,已經忙完了的工人們正在忙著清理車間。陳經理說:“我們的早餐從原材料開始就嚴格控制,每天的蔬菜、肉類都是經過仔細挑選,從正規廠家進貨,新鮮、安全有保障。生產過程中,物流和生產完全隔開,每個車間都是獨立的,盡量減少人員接觸,也是保證衛生。”
在面點成型車間里,五六個工人正在忙著做包子。幾位工人一邊忙著擺放包子,一邊不時地拿起包子放到一個小秤上量一下。“我們每個包子的凈重要求是90克左右,每隔兩分鐘我們都會進行一下測量,如果發現有不達標的產品就會當做廢品處理。”一邊聽陳經理介紹,記者看到一位工人把一個包子放到秤上,94克,合格,包子被放到一張標簽紙上,這張標簽紙就是這個包子的“唯一標識”了,上面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一旦顧客發現有問題就能通過這張標簽聯系廠家。
在一邊的制作臺上,記者發現了一個傷痕累累的案板和一把錘子。“這是我們在標簽紙上打日期標志的工具。”陳經理做起了示范,標簽紙上印有代表日期的數字,用錘子和鐵釘在相應日期的數字上打個洞,市民就可以憑著這個判斷包子的生產日期。“這樣省去了每天的印刷,既環保也安全。”陳經理說。
再經過嚴格控制濕度、溫度和壓力的醒發、蒸制,一屜屜的包子就出鍋了。“自然風涼以后,經過包裝就可以送到銷售點去了,再經過銷售點加熱,市民就能買到熱騰騰的包子了。”陳經理說,西點面包之類的烘焙產品,從面粉到出廠,都是同樣的嚴格要求。
精心熬制,求安全更求口味
隔壁就是熱氣騰騰的飲品車間。“選大豆,我們嚴格要求水分、雜質含量。”陳經理說,泡好的大豆還會經過沉淀、磁石去雜質等環節,磨漿之后再經三次沉淀,再由輸送槽道進行灌裝,全程基本不需要人工。
車間中間兩口熬粥的大鍋正咕嘟嘟地開著,鍋里是紫米粥,要熬兩個多小時才能出鍋,再高溫灌裝。“慢熬有助于提升粥的口感,同樣豆漿幾次沉淀也是為了過濾豆渣,讓豆漿口感細膩,又不失營養。”陳經理介紹。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綠根萬宇”還專門設立了檢驗室,每天對原材料進行安全檢驗,同時也對早餐的半成品和成品進行質量檢測。“我們會對每天的產品進行留樣,可以對保質期內的食品進行檢驗和追溯。每天在銷售點收回的產品,我們都是交給專門的地方去進行銷毀,然后壓制成飼料賣給養殖廠,不會進行二次買賣。”陳經理說。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雙人三吹風淋室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制造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