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量門”到高管離職,再到裁員風波,一直沒有對公眾表態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終于下決心結束這場在媒體間持續發酵的報道風潮。但他并沒有選擇見招拆招,因為“只會越描越黑”,王傳福希望通過一場從未對媒體公開的鐵電池生產線的開放,撥去市場疑云。
手握電動車核心技術
參觀從生產車間的投料(正極、負極)、覆膜、電池成型各個生產環節一直到測試實驗室火燒、震動等多個環節。為電動車生產的200安時電池手機用電池為1安時,每20秒即可生產一個單元,實現了完全自動化。5萬平方米的生產線比亞迪投入了15億人民幣,而此刻在廠房內,比亞迪正在建設第二條生產線。
這條坐落在惠州的鐵電池生產線,據說是全球第一家200安時的工廠,而韓國和日本目前只能生產到50安時。
為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一直沒有脫離開資本以及對關鍵技術的掌控。關于電池,王傳福很自信,“做了十幾年的電池、電機,電池已經做到了物理程度,從模組到微電池控制以及整個軟件都很扎實;而電機從磁缸開始做起,用中國的稀土,最有能量的材料,可以將電機做得很小。”
王傳福認為比亞迪的鐵電池能量密度比錳電池能量稍低,但安全性更高,現在歐洲開始將錳電池風頭轉向為磷酸鐵鋰電池,“在中國的電動車領域,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也就是比亞迪。”
在中國電動車戰略高歌猛進的戰略中,作為電動車第一股的比亞迪也僅僅銷售了1000多輛(包括大巴、出租車和私家車市場,占目前電動車銷售的90%以上),而在比亞迪的業務構成中,汽車業務占44%,二次充電電池業務占11%,手機零部件業務占44%。投資者和公眾開始急切地丈量比亞迪從電動車概念到商業運作的距離。
但很顯然,無論從政策可操作層面(如補貼、北京搖號對電動車無限制上牌可執行規定)、電動車市場充電配套、還是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認知和普及,并非比亞迪和王傳福能夠掌控的,但目前在深圳投入的300輛純電動出租車已經安全運行了15萬公里給了比亞迪極大的信心。新的純電動車E6也將在本月26日亮相,王傳福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開端,良好的口碑將會隨著試點投入車輛和城市的增加,獲得積極的市場反饋。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