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好消毒衣帽,經過風淋室的10秒清塵,記者走進亨通光通信產業園研制車間,見到了亨通投入6億多元研發經費才搞出來的光纖預制棒的真容一根一米多長、碗口粗細的玻璃棒。
“它其實就是玻璃,純度極高,即使做成一公里厚,也和隔著一層玻璃看東西的清晰度毫無差別。一根預制棒,最長可拉出6000芯公里的光纖,相當于在北京和上海之間往返兩趟半;拉出的光纖,每根直徑只有125微米,相當于兩根頭發絲粗細。”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在光通信產業鏈中,作為原料的光纖預制棒占了全行業七成以上利潤,光棒技術也因此成為全球光通訊領域的核心技術。在亨通集團取得突破之前,全球只有美國、日本的5家公司掌握這一技術。
2007年,光纖、光纜市場形勢大好,崔根良卻做出了研制光棒的決策。周圍一片反對聲:“投資大,風險大,國內同行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國家投資搞了30多年都沒成功,你一個民營企業憑什么?”而崔根良力排眾議:“如果放棄光棒的研發,就要永遠受制于人、永遠沒有核心競爭力,根本無法參與國際競爭。”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防靜電風淋室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維斯特電子凈化設備制造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