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防塵服穿好鞋套戴上發套和口罩,通過風淋室,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陽光大地的無塵生產車間。讓人感受最深的是車間里幾乎都是自動化操作:小火車一樣的無人搬運車在中央空區行駛;具有大型機械臂的材料處理機器人前后滑動在堆棧承載器中來回吊動沉重的電池板。
據介紹,從硅材料進流水線,再制作成太陽能電池板,經過六道工序,只需花3個多小時。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條生產線,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不超過30個。而一條生產線年產值就能達到3億多元。“這主要得益于從德國和意大利進口的先進設備,一條生產線需要上億元的設備投入。”王永生告訴記者。事實上,對于效率和品質的要求也是陽光大地訂單情況依然良好的原因所在。“從廠房建設到人員配置都是按最高的標準來運作,此外對于原材料也有嚴格要求。國內硅片雜質較多,我們就從韓國日本等地進口,雖然成本會比用國內硅片高出10%—20%,但是產品卻比同行更有市場競爭力。”
光伏行業里,一兩家龍頭企業往往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江蘇8000億產值的太陽能產業正是這種聚集效應的模板。而環望整個國內光伏產業,福建相較其他省份已是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生產能力達1000兆瓦的大型企業,不過陽光大地的規劃,將在未來改變這一格局。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防靜電風淋室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制造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