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淋室:多福多一天在鄭州能夠賣出10萬個
2004年興泰在鄭州市場開出四個“多福多”饅頭專賣店作為銷售終端,如今卻只留下一個“樣板”,其余的生產都集中到了興泰的生產區。這些專賣店最初吸引消費者的是“安全”:饅頭整個生產環節都是在透明、封閉的玻璃房里,一覽無余,工人需經換衣、風淋室等過程才能進入生產區域。
最初的銷售卻并不好,四家店一天的銷售量僅為幾千個饅頭。“為此公司每年要補貼店面150萬到200萬”,其總經理鄭心羽說,以此來換取市場數據,“比如在鄭州這類城市,多福多該如何定位?”
這是后話,這些店的初衷是為其饅頭生產線的改良收集數據。當時其目標是造出一種機器,它做出的饅頭比手工做的還好吃。“裝備的缺乏,是饅頭商業化、工業化過程中的瓶頸。”中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認為。在興泰生產廠中,經過初次醒發后的面團會被機器切分成等份的劑子,還能模仿人手揉搓成圓形或者方形;這些饅頭胚子此后被裝進統一的蒸格中作二次醒發,“時間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不同”。
截至目前多福多一天在鄭州能夠賣出10萬個。即便如此,“鄭州沒吃過多福多的還是多數”,按照其投資機構的估算,鄭州一天的饅頭消耗量在180萬到200萬個左右。“我們希望下一步多福多在鄭州的銷售能提高到每天30萬個。”其總經理鄭心羽說。而按其調查,傳統主食有3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僅饅頭就超過800個億”。
然而真正吸引鄭州消費者“排隊購買”的,仍然是饅頭本身“小麥香味濃郁;具有傳統饅頭綿軟筋道、硬度適中的口感;比普通饅頭多1天的保鮮期以及即使經過三四次重復蒸都一樣好吃的品質”。
這背后則是興泰的一個“秘密配方”:其饅頭是多種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做成。“我們有一個覆蓋全國各地1000多個小麥樣品的測試數據庫。”上述柴主任說,各種小麥的淀粉、蛋白質、酶類以及酯類物質的比例不盡相同,“比如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小麥粉就比較適合烘焙,而中國傳統的蒸煮食品其實對淀粉的性質要求更高”。
興泰的“科研中心面積是辦公室的6倍”。事實上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小麥粉饅頭》國家標準,正是興泰牽頭起草的。
資料整理: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有限公司 趙德平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