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面包車間安裝風淋室保證質量
要維護食品安全的形象,生產企業首先要把好"源頭關"。昨天上午,記者隨普陀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檢查人員前往豐收日、新語面包兩家食品生產企業抽查,層層把關、不留死角,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正成為企業和執法部門的共識。
索證、驗證一個不少
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屬于食品"加工鏈"的上游,根據國家質檢部門的規定,所有原料和添加劑在進廠時都要"索證和驗證"。昨天,質檢人員在豐收日倉庫指著"草菇老抽"向管理人員詢問,"這些原料入庫時,你們是如何驗貨的?"倉庫保管員回答:首先向供應商索要產品生產許可證、商品檢驗合格證,對于某些特殊食品還要查驗行檢報告、從業人員的健康報告,"單證齊全"才能放行入庫。
人、物分流,阻絕交叉污染
新語面包在全市有30個門店,除了部分面包在門店制作,各類裱花蛋糕、慕斯蛋糕都集中在廠區加工。進入生產區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清洗消毒,換上專用的白大褂、戴上帽子和鞋套,再經過風淋室除菌。這套程序一絲不茍,但大量的生產原料和半產品如何進入?廠里設立了一個"原料緩沖區",添加了雞蛋和煉乳等原料的蛋糕粉、面包粉都從一個特設的"快速通道"直接進入生產車間,人、物分流,既保證了衛生,也加快了流轉速度。
與面包的熱烤制不同,蛋糕還有裱花的"冷制作"環節。由于這里的蛋糕已可直接食用,企業實行"兩次消毒"制度,進入裱花車間的人員,還要再次更衣、風淋室。正是這一系列的制度把關,讓細菌和污染"無隙可乘"。
工廠式的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在上海越來越多,現代制作方式和現代管理模式為食品安全奠定了基礎。然而,食品從加工到進入消費者的口中有許多環節,一著不慎,就會"全盤皆輸"。所以,市質監局、工商局和食藥監局正聯合"布控",在制造、流通和餐飲各個環節對可能危及食品安全的"隱患"進行清除,取得了明顯成效。近期,上海不僅建立了職能統一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并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見》,真正把食品安全作為一個民心工程去步步落實。但食品安全不僅要有體制、機制上的"無縫對接",更需要創新管理思路,人們期待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廣普及,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稱心。
資料整理: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有限公司 趙德平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