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也需要風淋室呵護
生長在營養液箱里的荷花。
連日來,記者在長春農博園看到,6萬平方米連棟智能溫室內,一直是人流如潮、人氣爆棚。尤其是在“植物工廠”和“組織培養實驗室”的窗前,更是引得眾多農民、市民駐足觀望。
連棟智能溫室,現代農業T型臺
“哎,張哥,你快來看,這菜是咋種的?。空ο癯欣镔u貨一樣,一個架子擺了四五層呢?”“是啊,這既沒土、又沒陽光的,菜能長嗎?”在“植物工廠”的觀賞通道里,兩位老菜農的臉緊緊貼在玻璃墻上,好奇地向里面張望著,疑惑地交談著。
“連棟智能溫室就像是一個現代農業T型臺,既有"新品發布",像先進的農業設施,也有"概念版產品",如生物克隆技術,自然會吸引諸多市民、農民前來參觀,但真沒想到會來這么多人。看著先進的設施、技術,大家都很好奇,都想問個究竟,可把我們累壞了。”技術員小魯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對記者說。
“植物工廠”顛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
在沒有陽光、沒有土壤的情況下,農作物還能生長嗎?帶著大多數觀眾都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植物工廠技術人員周威。她說,植物工廠是通過高精度的環境控制,實現蔬菜作物周年生產的現代農業高級階段,是在人工控制的設施內為植物生產創造最適宜的環境條件,是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吸收應用高新技術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之一。
“生產車間”的植物也不必像在農田里那樣“一”字排開,可以“長”在多層的立體栽培架上,單位面積育苗效率可達常規育苗的40倍以上,產菜量能達到露地栽培模式的25倍以上。“別看這兒只有200平方米,卻種著3000棵菜,一茬就能產1500公斤。”周威說。
“植物工廠”采用深液流水耕栽培模式,植物的根系浸泡在其中獲取所需的營養,并可通過電腦智能控制溫度、濕度、光源、營養液進量。在這種可控的環境下,植物生長周期會大大縮短,只需要短短二三十天左右,大大低于常規栽培周期。
在這個工廠里,作物生產、管理高度自動化、機械化,不僅可以沖破季節和氣候條件的限制,還可有效抑制害蟲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植物工廠種的菜,不用洗直接就能吃,而且營養健全,口感不比露地菜差,是真正的無污染"綠色"食品。”周威說。
60天克隆50萬株樹苗
穿上鞋套、通過風淋室,進入“組織培養實驗室”,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排排拳頭大小的透明玻璃罐。兩名技術員正往玻璃罐里灌裝透明液體。在里面的房間,四名技術員分別拿著剪刀、鑷子,從一個玻璃罐里夾出一棵棵10多厘米高的樹苗,然后將它們剪成只有幾毫米的小段兒,最后再將這些小段兒一一“點植”在空玻璃罐里。
技術員岳超君告訴記者,這種技術叫“植物組織培養”,其實就是植物“克隆”,即將植物的離體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置于離體無菌條件下,培養在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上(含有營養物質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等),對其進行克隆,使其生長、分化并成長為完整植株的過程。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步驟相對較少,主要分為營養基制作,外植體采摘、消毒和接種,組培苗繼代、擴繁和保存,組培苗下地等幾個環節。采用該項育苗,具有育苗快、成活率高、純度高、無病蟲、根系發達完整等優點,不但可以提高育苗的質量,也可大大降低育苗的綜合成本。
“我們6月進入實驗室,到現在已經培養出50萬株藍莓樹苗。”岳超君說,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是微繁技術的發展,是世界植物育苗技術的一次革命,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現代農業之窗”。
新聞提示
沒有陽光,沒有土壤,農作物照樣生長;六七個人在200平方米的空間里,兩個月時間用幾十片藍莓葉,就能克隆出50余萬株藍莓樹苗……長春農博園6萬平方米連棟智能溫室,為觀眾打開了一扇眺望未來農業之窗: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農業栽培設施,以及國際領先的生物克隆技術,將農業生產徹底擺脫靠天吃飯的夢想帶進現實。置身其間的觀眾,如同乘坐時空穿梭機,踏上了一塊“未來農業示范田”。
資料整理: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有限公司: 趙德平
0532-8227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