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地下文物庫安裝風淋室凈化設備
十三陵茂陵大修工程將于下月啟動,這是繼清朝乾隆52年(1787年)以來茂陵的首次大修。修繕后將實行封閉式管理。這是記者昨天從昌平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了解到的。
大修盡量采用原構件茂陵是明朝皇帝憲宗朱見深和其3位皇后的合葬陵墓,于公元1487年營建,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目前,陵寢的地上建筑破損相當嚴重。 “我們計劃6月份啟動茂陵的大修工程。”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副主任李德仲介紹說,這次大修耗資約1200萬元,主要是對地面主體建筑,如明樓、寶城、陵墻、祾恩門、祾恩殿遺址、三座門、月臺等進行搶險加固。
修繕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陵寢的原有構件將一律編號,在原部位繼續使用。新增構件的用料和制作工藝也將盡量貼近明朝。
修畢實行封閉式管理
李德仲介紹,茂陵修繕工程預計在明年底結束。修繕完畢后,茂陵將實行封閉式管理,暫不對游客開放。
“大修的目的在于保護,而不是開放。”李德仲表示,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備等諸多因素,修繕后的陵寢并不具備開放的條件,盲目的開放只會導致對文物的破壞。“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搞學術研究可以,但也需要相關部門審批。”
據了解,茂陵是1982年以來十三陵修繕的第9座皇陵,已進行過修繕的陵寢包括長陵、昭陵、思陵、德陵、慶陵、康陵、泰陵、獻陵等。目前,除了長陵、定陵、昭陵以及神路對游客開放外,其余陵寢修繕后都實行封閉式管理。按照計劃,裕陵也將在未來三至五年進行大修。
據李德仲透露,遷延已久的十三陵地下文物庫建設工程將力爭于年內啟動,“方案早已經出臺,就差個別手續沒有齊備。”這座地下文物庫分為上下兩層,約3500平方米,是目前地上文物庫房面積的10倍,足以容納定陵已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庫房在設計上參考了首都博物館、故宮以及頤和園的文物庫房,各項設施都將是北京地區最先進的。”李德仲說,除了具備恒溫恒濕等條件外,這座庫房還將安裝風淋室裝置,通過吹風等特殊的辦法,對進出庫房的文物保管人員進行全身徹底消毒,以減少細菌對絲織品的腐蝕。
此外,明十三陵虛擬博物館目前也正在建設中。該博物館將利用數字手段向游人全方位展示明十三陵已出土的文物。并將以三維動畫的方式生動再現明十三陵修建等全過程
資料整理: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有限公司 趙德平
0532-82275046